PG电子全球硬核科技指采用光电元件将环境中的自然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主要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控制等需求,一般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
数据显示,全球光电传感器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2022年已达人民币1836亿元(约合26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可增至2220亿元(约合321亿美元)。
红外传感器市场空间巨大,2022年全球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2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为3.87%。
激光传感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2022年全球市场销售规模约1.5亿美元,但其应用潜力巨大,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95%。
纵观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德国为主)是传感行业传统“三巨头”,技术积累深厚、拥有较多头部企业,在汽车、医疗、自动化、机器人等众多细分市场占据优势;韩国则在高端图像传感领域独树一帜,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中国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呈现区域集群化发展态势,但在中高端产品领域仍有待突破。
从专利来源看,日本、美国、中国、韩国、欧洲是全球光电传感技术专利主要来源国/地区。日本以全球占比21.2%的申请量成为最大技术来源国;美国、中国分别为全球第二、第三大技术来源国。
从申请主体看,全球光电传感技术专利申请Top10均为企业。其中,日企5家,整体实力强劲;韩企2家,三星电子居榜首;中企2家。
事实上,全球光电传感技术近20年专利数量占到该领域专利总量7成以上,已为全球光电传感技术快速成长提供了稳定的专利储备,未来技术发展仍将处于快速成长期。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电传感市场规模提升至1180亿元,全球占比64%。伴随新场景不断涌现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光电传感领域专利申请增速较快,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技术来源国PG电子,申请量、授权量均在2021年创新高,达到4019件、2213件。
创新主体上,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正深耕基础研究,努力夯实行业基础;豪威科技、中芯国际、禾赛科技、览沃科技等重点及初创企业,不断为光电产业注入蓬勃力量。
地理维度上,当前国内光电传感产业已呈现“集群化发展”格局,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集聚区,西安、武汉PG电子、成都、重庆等侧翼集聚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江苏聚集了德淮半导体、晶方半导体等知名光电半导体厂商以及东南大学、南京理工、江苏大学、学等高校力量;上海拥有格科微电子、豪威科技、中芯国际等重点企业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领先优势突出。
未来,我国可着眼中高端/尖端市场,加快产品研发和新材料发现,加速新技术新工艺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国产化率。
成都作为成渝双城极核之一和四川省主干城市,光电传感领域具有科研基础优势PG电子,拥有电子科大、中科院光电所、中电科10所和29所等业界知名科研机构,聚集亚光电子、精工华耀、天微电子等规模企业,传感器研发、设计、材料等已取得一定成效,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等技术应用形成相对优势。
数据显示,在四川1087件专利申请中,成都专利申请共927件,占全省85%。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科大以410件专利申请遥居全省专利申请榜首,并在全国位居第4位。
未来,成都可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为统领,面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聚焦光电传感前沿技术突破和未来赛道布局,加快向高度集成化、智能化演进,赋能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经济新场景,抢占发展先机。